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消费需求提升,对肉品质的要求从以往的“吃饱”到现在的“吃好”,并且育种水平的提升以及营养、饲养管理手段的改善,使得猪的生长潜力挖掘越发充分。
但是由此导致的养殖终端问题越发突出,其中屠宰后猪肉品质欠佳就是行业头痛问题之一。
一、常见的肉品问题
肉品质问题主要表现为肉色苍白(Pale) 、肉质松软(Soft) 和表面有汁液渗出(Exudative) , 即PSE肉,这是目前我国发生率最高的猪肉品质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二、PSE肉形成的原因与机制
(一) PSE肉形成的原因
猪肉品质问题的根源在于猪的品种,起因在于动物体的氧化应激,影响因素包括热应激、宰前运输应激、宰前管理、气温、出栏体重等等。
1、热应激
每年5-10月份为白肌肉爆发最为频繁的时间段,可能与高温导致的饲料养分氧化过快以及由热应激导致动物体内氧化自由基产生过多相关。
2、原料问题
来源于饲料原料的氧化变质也是导致白肌肉的又一重要因素,使用玉米陈化粮,氧化酸败的油脂以及过渡氧化的矿物质预混料都是导致白肌肉的高危因素。
3、动物本身应激敏感度高
从市场反馈的情况看,瘦肉率高的猪,生长性能优秀的猪,皮特兰与长白基因多的猪越容易发生PSE问题。
4、其它方面的因素
由于屠宰前的运输应激,宰前管理,以及屠宰过程中的应激均能引起屠宰后猪肉肉色发白,渗水损失过大的问题。
(二) PSE发生的机制
动物屠宰以后,生命体已经死亡,但是肌肉细胞仍然存活。宰前应激大会使细胞分解代谢活跃,因缺氧而启动无氧酵解,造成乳酸堆积、pH下降,破坏细胞膜并导致胞液渗出及蛋白质变性,最终形成PSE肉。
三、新型微量元素营养搭配方案
兴嘉生物经过多年的验证和总结,自主研发出高效的抗应激矿物元素,并根据矿物元素在抗应激方面生理功效特点,建议使用羟基蛋氨酸螯合物+苏氨酸螯合物+羟基氯化物为核心的搭配方案。多种氨基酸螯合物组合使用可以发挥氨基酸螯合物高效吸收,通过氨基酸库保存,协同发挥微量元素改善猪肉品质的功效。以下为作用机理和功效。